当我们想要激发他人的动力时,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诉诸于赞美的力量。然而,最近的研究发现,赞美的方式和内容对于激励一个人的动机具有重大影响。因此,我们决定向认知科学家寻求答案:赞美如何激励-或扼杀动机?

根据《美国教育家联合会期刊》上一篇备受瞩目的文章(可参考链接:https://www.aft.org/ae/winter2005-2006/willingham),认知科学家最近的研究强调了我们对于赞美的理解,以及如何在激发动机方面利用赞美。

首先,研究指出,赞美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精确并与个人的努力成果相对应。简单地说,肤浅而不切实际的赞美无法激发动机。例如,对一个学生只是说“你很聪明”,而不提及他们具体的努力或取得的进步,将无法真正激发他们的动力。相反,如果我们将赞美与学生的具体成果紧密联系起来,例如,“你在这个项目中付出了很多努力,你的分析能力明显提高了”,这种赞美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动机。

其次,研究表明,赞美应该鼓励个体的努力和策略,而不是只关注结果。这是因为只强调结果可能使个体过分专注于表面的成功,而忽视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努力与创造力。因此,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,赞美应该更注重个体在克服困难、思考问题及应用解决策略方面所付出的努力,而不仅仅是结果本身。

最后,研究还提醒我们不要过度赞美。虽然赞美本身有助于激发动机,但过度使用赞美可能产生负面效应。如果赞美变得普遍化和过于频繁,个体可能会开始依赖外部认可,而忽视了内在的学习动机。因此,我们需要在给予赞美时保持适度,以确保其激发而非扼杀动机。

综上所述,在激发动机方面,我们需要重视赞美的方式和内容。有效的赞美应该与个体的努力和成果相匹配,鼓励个体的策略和思考过程,并避免过度使用赞美。通过了解认知科学家的观点和研究,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运用赞美的力量,从而有效地激励他人的动机,促进个体的发展与成长。

详情参考

了解更多有趣的事情:https://blog.ds3783.com/